讀特客戶端·深圳新聞網2022年9月21日訊(深圳晚報記者 杜婷)近日,世界知識產權組織(WIPO)、美國康奈爾大學與歐洲工商管理學院預先發布了其第15版《全球創新指數(GII)2022》(簡稱《GII2022》)報告中的“科技集群”排名章節。在科技集群TOP100中,東京-橫濱(日本)排在首位,深圳-香港-廣州(中國)位居第二、北京(中國)緊隨其后排在第三位。
根據專利申請活動和科學論文發表情況,科技集群是指那些發明人和科學作者密度最高的地理區域。與往年一樣,2022年科技集群TOP100高度集中于北美、歐洲和亞洲這三個區域,特別是美國和中國兩個國家。中國大陸首次擁有與美國相同數量的TOP100科技集群,兩國均為21個;德國(10個)、日本(5個)緊隨其后。
《GII2022》報告指出,東亞地區在科技集群排名中占據榜首,世界前五科技集群中有4個位于東亞,中國有2個,分別為深圳-香港-廣州和北京。
其中,深圳-香港-廣州蟬聯全球第二大科技集群。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導引下,粵港澳大灣區內資本、技術、人才、信息等關鍵要素加速流轉,一批重大科技創新項目不斷涌現,粵港澳大灣區的科技創新能力正得到全新提升。目前,粵港澳大灣區孵化器、眾創空間數量全國最多,發明專利的有效量、PCT國際專利有效申請量居全國首位,探索形成“港澳高校―港澳科研成果―珠三角轉化”的科技產業協同發展模式。
根據深圳市知識產權聯席會議辦公室、深圳市市場監管局(知識產權局)發布的《深圳市2021年知識產權白皮書》顯示:2021年,深圳國內專利授權279177件,居北上廣深首位、廣東省首位,同比增長25.52%;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112件,約為全國平均水平的5.7倍,有效發明專利五年以上維持率78.52%,十年以上維持率29.44%;PCT國際專利申請量17443件,連續18年居全國大中城市第一。
中國(深圳)綜合開發研究院港澳及區域發展研究所副所長謝來風分析,深圳-香港-廣州創新集群是國內唯一一個跨行政區、跨邊境的創新集群,從“深港”到“深港穗”,說明深港的創新在外溢,廣州和深港之間的“創新密度”越來越大,亦即創新活動越來越頻密,三個城市的空間“被創新活動填滿”。創新集群是未來科技創新合作的趨勢,“深港穗”創新集群的演變說明,大灣區各個城市的科技合作,將迎來更大的機遇和空間。
- 上一篇:深圳“小巨人”釋放大能量 | 前8
- 下一篇:深企500強去年總營收超10萬億元